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芝柏中古表怎么样)

虞小叶

MUJI作为一个品牌对于行业内外都已经不能再熟悉,但作为一个内容以及空间缔造者依旧能够在商业观察层面持续挖掘出看点,实属不易。‍‍‍‍‍‍‍‍‍‍‍‍‍‍‍‍

近期MUJI在上海市场动作频繁,入驻多个新老商业项目,其中最新的三家分别为新开业的MOHO、准新的前滩太古里(店铺选址为之前的空置位置,并不涉及品牌进出调整),以及通过引入MUJI完成了区域性调整的静安嘉里中心。‍‍‍‍‍‍‍‍‍‍‍‍‍‍‍‍‍‍‍‍‍‍‍‍‍‍‍‍‍‍‍‍‍‍‍‍‍‍‍‍‍‍‍‍‍‍‍‍‍

MUJI在内容层面先后在静安嘉里中心和前滩太古里开出首家可持续概念店以及首家农场概念店。‍‍‍‍‍‍‍‍‍‍‍‍‍‍‍‍‍‍‍‍‍‍‍‍‍‍‍‍‍‍‍‍‍‍‍两家店在宣传口径上都加上了“首家”两字,也是目前商业环境对于首店经济的回应。

先说前滩太古里店,其拥有更大的经营面积,因此需要更多相应的商业内容加以充实;加上项目顶奢定位的议价力,MUJI的入驻势必需要给到一个全新的概念店型才足以匹配。

这家店除了坐拥上海第二家MUJI Diner外,更大亮点是首次引入了MUJI FARM、茶工坊等新业态。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前滩太古里的MUJI Diner

由于此前MUJI在大洋晶典·天安千树店中已经引入了“食与农”理念,同样包含有新鲜食材的售卖,因此个人对在前滩太古里被“正名”的MUJI FARM区域的猎奇度稍显降低(两者在产品以及运营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大洋晶典·天安千树MUJI中的有机蔬菜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前滩太古里的MUJI FARM区域

反倒是茶工坊区域的引入不仅是产品内容还是消费体验方式都令人更为新奇且印象深刻。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前滩太古里的茶工坊区域

而MUJI为静安嘉里中心配备的卖点则显得非常“嘉里范儿”——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主要以常规零售产品为主,转而在店装材质上做文章,通过对于墙面、地面、货架、购物篮等方面的回收循环利用选材,体现出如今前沿商业项目都在奋发践行的“可持续”理念。‍‍‍‍‍‍‍‍‍‍‍‍‍‍‍‍‍‍‍‍‍‍‍‍‍‍‍‍‍‍‍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静安嘉里中心店在柱面最醒目位置对“可持续”进行了释义

把时间线前提,MUJI在上海市场已在淮海中路和五角场开设有两家旗舰店,从经营内容来看,并不乏集大成店铺,如今在进驻到各种优质商业项目时仍能从品牌理念及产品中挖掘出新的亮点并满足现今的首店经济诉求实属不易,也充分体现了一个超过40年历史的品牌底蕴。‍‍‍‍‍‍‍‍‍‍‍‍‍‍‍‍‍‍‍‍‍‍‍‍‍‍‍‍‍‍‍‍‍‍‍‍‍‍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多年前开业的位于淮海755的旗舰店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五角场悠迈生活广场的第二家旗舰店界面同样不赖

(补充一个不知道算冷知识还是热知识的题外话,这两家旗舰店的前身都是东方商厦,而作为传统百货商场的转型之作,百联集团干得有点意思,未来徐家汇商圈的东方商厦是否也会有类似手法的改造调整,值得遐想。)

简述完品牌新店的内容特色后,下文从我关注的视角,来聊一下MUJI目前对于商业公共空间的重塑能力。‍‍‍‍‍‍‍‍‍‍‍‍‍‍‍‍‍‍‍

在多数拥有较为规整设计的商场中,项目方会更倾向于将MUJI布局于动线末端或较深的位置作为目的性消费引流策略,近两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包括有大洋晶典·天安千树、上海久光中心、MOHO。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上海久光中心的MUJI位置示意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MOHO的MUJI位置示意

亦或是索性拿下核心点位,为项目树立定位,类似上海天空万科广场。‍‍‍‍‍‍‍‍‍‍‍‍‍‍‍‍‍‍‍‍‍‍‍‍‍‍‍‍‍‍‍‍‍‍‍‍‍‍‍‍‍‍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上海天空万科广场的MUJI更临近主入口

这些也让静安嘉里中心和前滩太古里这两家店在品牌选址层面显得不乏看点。‍‍‍‍‍‍‍‍‍‍‍

首先静安嘉里中心我在看到品牌围挡时就已经忍不住做了个单篇分析《动态报告 | 静安嘉里中心引入MUJI,解决“超级难题”》。推文发出后,有朋友留言好奇品牌会如何规划原商场主动线的左右两侧区域(牵涉到视觉设计、商品该内容的布局、收银等运营话题)。‍‍‍‍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从最初的围挡来看店铺被完全分割为了两个区域

店铺开出后,答案揭晓。‍‍

首先当然是在视觉设计方面的手法,品牌在原通道的两端均加设了logo门头,“框出”店铺区域。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东侧靠近商场内侧的门头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西侧连接地体站出入口的门头

同时在主通道需要腾出无法陈列的情况下,通过吊顶的贯穿,在垂直空间的视觉面尽可能揉捏;另外在地砖的铺设上也设法将品牌与商场双方进行融合,最终营造出了“你知道这里有个主通道,但通道又好像不见了”的观感,手法老道。‍‍‍‍‍‍‍‍‍‍‍‍‍‍‍‍‍‍‍‍‍‍‍‍‍‍‍‍‍‍‍‍‍‍‍‍‍‍‍‍‍‍‍‍‍‍‍‍‍‍‍‍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乍看之下,浑然天成。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且从店铺深处的地砖对比来看,靠近通道区域是做了量身定制。

在商品布局方面,由于MUJI本就是多品类生活方式品牌,因此不同区域规划不同品类不在话下‍‍‍‍。‍‍‍‍‍‍‍‍‍‍‍‍‍‍‍‍

最后收银方面,品牌在两侧都设置了自助收银点位,并在面积较大的北侧设置了人工收银台,合理配比。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南侧区域的两个自助收银点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北侧区域的三个自助收银点以及人工服务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消费者素质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规划方面不再设有明显的出入口并以限流来简化安保工作(弊端是通透性缺失)。尤其是MUJI这类品牌,在MOHO、前滩太古里店中,都有手扶梯直接通往其他楼层,管控难度加大,但符合现代商业和人文水平提高的趋势。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设置在MOHO店中的手扶梯可通往B1

同时上文提及视觉设计方面的巧思、加上商圈多以精致办公客群为主,足以让地铁通道自然客流形成更多的消费转化。

按朋友的说法,这是又一则公区打造范本案例。‍‍‍

无独有偶,早在去年中,MUJI回归正大广场开业时,对公区通道的重塑力就初露端倪,但并不完全与静安嘉里中心类似。品牌当时的规划手法,是在窄侧引入MUJI CAFE,采用业态区分的方式进行了两侧的规划,且阶梯坐席等空间的设计既与零售部分区隔,同时提升了商场公区走道的形象并强化了社交属性。‍‍‍‍‍‍‍‍‍‍‍‍‍‍‍‍‍‍‍‍‍‍‍‍‍‍‍‍‍‍‍‍‍‍‍‍‍‍‍‍‍‍‍‍‍‍‍‍‍‍‍‍‍‍‍‍‍‍‍‍‍‍‍‍‍‍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正大广场店,全景呈一整体。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更为明显的通道区域,品牌对两侧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规划。

再看前滩太古里店,MUJI虽然未像在静安嘉里中心般“解决了难题”,但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街区形态的多元化项目,前滩太古里石区和木区中两个主要的盒子体基本盘塑造得足够出色,同时以奢侈品为定位的石区基于更大的面积,结合影院、书店等大店内容的构成,完成度更高;相对而言项目目前引入冰淇淋博物馆的最北端楼宇暂时尚无法看出规划走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甚至由于缺乏商业内容的连贯性而稍显“孤立”。‍‍‍‍‍‍‍‍‍‍‍‍‍‍‍‍‍‍‍‍‍‍‍‍‍‍‍‍‍‍‍‍‍‍‍‍‍‍‍‍‍‍‍‍‍‍‍‍‍‍‍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前滩太古里拥有极佳展示面单相对独立的北端

随着MUJI的开业,品牌店铺从木区主盒子的B1层一直延伸到北端并沾满整个B1。从品牌北侧来看,与商场公区衔接的部分尚围挡中,打开后势必有更好的展面,且会对这栋楼客流的活力产生积极影响,达成上文所述的“连贯性”。‍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北侧区域弧形区域设置了三个出入口

同时MUJI店铺内部包含有两部手扶梯,分别通往木区室外地面以及最北端楼宇的1层,拥有极为立体的动线环境。若品牌此后能保持人气,未来也有助于激发该侧甚至整个木区的客流活力,并推动前滩太古里整体的完成度提升。‍‍‍‍‍‍‍‍‍‍‍‍

太古里芝柏售后中心

位于木区1层的室外入口

综上,在过往能拿下大面积甚至独栋的快时尚品牌已非主流方案时,类似MUJI这类品牌依旧是相对稳妥的选择,我们商业需要有新颖的内容,但同时也有更多整体打造层面的解决方案诉求,我日常会分享不少大铺切小的案例,但本文这类化零为整的手法同样值得一究。

one more thing

写着写着,看到MUJI这周末要来玩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