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核酸检测也成为了常态。
有疫情的地方,就有核酸采集医护。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在江湖,有江湖的道义。
可核酸却被一些毫无底线的人蹭出了360种新花样来。
只要在某平台上搜索“核酸”,就会出现五花八门的“上门检测”的账号。小临再定睛一看,这些头像清一色的都是肤白貌美,身材火辣的美女。
就在6月4日,北京日报还发布过声明。
怀揣着满肚的问号,爆料的网友点开了这些头像。点开之后,果真是别有洞天——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和核酸检测简直就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里面清一色的性感美女。
甚至毫不掩饰的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每天都在给别人做核酸,有没有哥哥晚上来点刺激的,陪哥哥一对一视频做核酸互玩...
“亲,上门做核酸一次700”
于是又添加了另一个小妹,之后的对话令网友恍然大悟:
“一次800,包夜2000。”
相信在座的小伙伴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很明显,这群人就是披着医护皮,从事着某种不正当行业的人员。
是以这群人胆子非常大,几乎有流量的平台,都能看到这些人的小广告。
有的甚至明码标价,还做起了“拉皮条”的生意,把这些“小妹”整理成册,做成名片,供顾客挑选,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可见各大平台的巡逻检测机制还是做的不错的。
更有甚者,还有意图敲诈,诈骗的桃色陷阱,就等着一些鬼迷心窍的人去跳坑。
看到“媛”这个字,小临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的“茶媛”。
这些茶媛都会清一色的设置一个美女的微信头像,接着就开始加陌生人微信。和人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等熟悉之后,取得信任感之后。
便开始了牟利,称自己家里经营茶园,可长辈身体不好,茶叶滞销,用摇尾乞怜的姿态来让你购买她的茶叶。
后来经过反诈警察的打击,“茶媛”绝迹于江湖,可又衍生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媛”。
佛媛、茶媛、飞盘媛、登山媛、骑行媛、拼单媛...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新的一种“媛”。
追捧“媛”的绝大多数是满足于眼球刺激的男人。
而这些争相当“媛”的女人,便是想要通过这一模式快速成名,在晒图与直播中获得不菲收入。
利益的诱惑驱使着这些人,不断蹭热点。
可热点可以蹭,流量可以抓,昧良心的钱不能赚!
水浒中开人肉包子店的孙二娘和张青开黑店时,还有着“三不杀”的规矩:不杀云游的和尚、行院ji女和被流放的犯人。
这就是行业底线,盗亦有道。
人生如戏,但人生不能如儿戏,这是做人底线。
有人选择高尚,就会有人选择无耻,这不可避免 ,可小临还是希望某些网红不要再蹭疫情的热度了。
核酸检测是一件严肃且辛苦的事,大白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冒着中暑的风险给咱们做核酸,却沦为这些“网红”蹭热度的对象。
对于这种行为,只求平台们加大力度封杀!